肖鹰教授于2014年9月13日晚9点到11点与学员进行在线讨论,以下是讨论内容的集锦。下次在线讨论时间会提前通知,请学员们关注课程信息!
学员:我想请问,既然如老师之前所提,艺术无法定义的话,那什么叫“反艺术”呢?
肖鹰教授:这个问题提得好,有挑战性!“艺术无法定义”,这句话不太准确,我主张说:“艺术的定义是开放的”。从人类艺术史来看,艺术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,是有不同的定义和功能的。我不认为“什么都是艺术”,因为在各个时代和文化,是对艺术有限定的。我认为,“艺术”之所以为“艺术”,应在形式上有创造性和在精神上理想性,与之相反,则是我所谓“反艺术”。“反艺术”是形式和精神的双重溃败。当然,这是一个非常复杂、而且有争议的问题。正如在讨论区,有同学对我关于苏紫紫的评价有质疑。
学员:刚发了个帖子,然后就看见有机会和肖老师在线交流了。 我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,一直都想学习美学,遇到这门课特别激动。我看了一下老师您推荐书目,有点摸不清头绪到底该看哪一本,我很想有本教材能够当作一本读物结合课堂没事就看看,只是鉴于平时任务就很多,最多也就能看个一本了。请问一下,哪一本囊括的内容比较多,和老师您讲的内容一致性比较大?谢谢了
肖鹰教授:本课程基本必读的--入门,了解中国艺术,读柯律格《中国艺术》;了解西方艺术,读贡布里希《艺术的故事》。基本美学和艺术理论,读我的《美学与艺术欣赏》。
学员:我想请问一下,如果把艺术泛化来看,也就是包括了音乐,文学,影像等媒介之后,我们在艺术中体验到的感受,是否会有一种共性?(就如村上春树所说的节奏感)
肖鹰教授:19世纪英国学者佩特说过“所有艺术都趋向于音乐”(村上春树应是重复此说)。佩特此说,的确是在主张艺术有此共性。但是,必节奏更深的,是生命的动律,它是音乐不能完全诠释的。我认为,直接指认艺术是什么,总是会排斥艺术更深刻丰富的元素。
学员:放眼世界,意大利、法国、美国等等国家我找不到这种艺术体制形式。中国的艺术体制借鉴于前苏联,但现今的现状大家都不鸣自明。艺术在遇到这种大环境下,究竟哪些东西还算得上是艺术?
肖鹰教授:任何时代\国家,都有艺术限制,要求绝对自由的艺术环境,只是艺术理想。对艺术的限制,大概讲,三个方面:1,观念的限制,这是最难突破的;2,金钱的限制,这也难突破;;3,权力的限制,这最容易突破。中国当下艺术,权力限制最弱,观念限制较强,金钱限制最强。当代中国艺术家,是最没有艺术精神和艺术气节的艺术家。
学员:肖教授您好,请问,你认为最适宜艺术生长的环境是什么?
肖鹰教授:从人类历史看,最苦难黑暗的时代,最稳定祥和的时代,都产生了伟大的艺术。比如,东晋是苦痛的时代,有王羲之和陶渊明;盛唐是繁华的时代,有李白和张旭。所以,我认为,没有最适宜艺术生长的环境,只可能有最适宜生长的艺术家。
评论